欢迎光临bet365体育官方网站
今天是:

tashanzhishi

他山之石

网站首页 > 教师社区 > 他山之石 > 正文

关于教师发展的三个方面及其他

发布日期:2015-09-09 点击次数:
一、知识方面的发展
 
  在知识方面发展什么呢?
 
  第一条,很自然地,就是本专业的知识。这个本专业的知识,是每位教师在从事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后,都需要拓展的。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一个是要拉宽,另一个是要加深,这两方面都需要教师做出努力。
   第二条,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教师,可能都要有一点教育学的知识。或者读教育学著作,或者读 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。如果悟性比较好的话,自己也可以搞出一套教育理论,从教学的理论开始研究起比较好。
   第三条,我建议大家还要有一点心理学知识。三样心理学必须学: 一个是认知心理学,一个是 人格心理学,还有一个是发展心理学,也就是教育心理学,就是比较接近我们实际工作的心理学。
   第四条,学习与自己专业相邻的知识。例如: 你搞文学的,可以学点史学的知识; 搞数学的,最 好懂点物理学等相近的学科; 做哲学专业的,最好不是纯粹做原理,可以做哲学里面具体的行当,比 如说美学、伦理学、逻辑学。稍微把本专业的知识拉宽一点,拉宽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领域。
   第五条,无论什么专业的学习,都需要有些哲学知识。在各个专业中,搞教育学的是特别要学 习哲学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 历史可以说明: 哲学最初是从希腊产生的,谈哲学要首先谈希腊哲 学,希腊历史告诉我们,要搞教育,就必须懂点哲学,用杜威的话说,希腊哲学是被教育逼出来的。
   我们从事教育,也要逼自己,实际上这个所谓的“逼”,就是一种“压力”。如果想把教育做“深”一点,就要深入到哲学当中去。既然如此,我们不如自觉地跟哲学打交道。教育是做人的工作,那就要问“人是什么”这本身就是哲学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。
 二、能力方面的发展
 
  能力上发展什么呢?
   一般而言有两个主要能力: 一个叫动手的能力,一个叫动脑的能力。此外,还有些其他能力。第一个是动手能力。有一些人评论我们中国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,我觉得还要看到中国学生的强项。大学里面主要是动脑能力的培养,所以动手能力差点,问题不很大。因为你会动脑,再动手,就比较容易了。有些批评不到位,恰好大学里面强调的是动脑的能力。不是有个“心灵手巧”的说法嘛!  你会动脑,手才巧,心灵是最重要的东西。一位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了 22 年的、非常有名的校长,应该算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,叫赫钦斯。他有句名言: “我坚信大学所要解决的是思辨 ,问题。” 中国学生的强项就是会思辨。手是人体一个很伟大的部分 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 化,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部位,但是起决定作用的,还是在于人的思想; 人真正伟大的地方也在于思 想,特别是理性思维。强调感性的作用,多了,就有点荒唐,那是有害的东西。
   看近代以来的科学原理性的创造,几乎不出在中国,为什么呢? 因为原理性的东西不是靠实践 来的。爱因斯坦的理论哪来的? 不是实践来的; 非欧几何哪来的? 也不是实践来的; 量子力学哪来 的? 更不是靠实践来的! 原理性的东西,一开始就不是实践的东西,而且不知道怎么用的。我们做 理论研究工作,往往有最大用处的就是原理,这个叫做“无用之大用”。有些理论 30 年后用得上, 有些理论是要 50 年,有些 100 年以后才用得上。根据目前统计,理论出来以后距应用的时间越来 越短,但是也不是说立即就有用。
   做学问的人,最高境界是什么? 冯友兰先生有一句话概括得非常好,就是“为学术而学术”。
   的确,最高境界确实是“为学术而学术”、“为真理而真理”、“为科学而科学”。为什么说是“最高” 境界呢? 因为它是最纯洁的,最纯净的,没有功利的,就是为了学术本身、为了真理本身、为了科学 本身。所以,这是一个最高的境界,不必旁顾其他,也没有什么可旁顾的东西。
   第二个能力就是思维能力。思维能力的增强,结果是改善思维品质。好的思维品质是学来的, 是练出来的。通过好的学习,思维品质必定会得到改善。
   第三个能力就是拓展能力。能做到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。
   第四个能力就是演说能力。其实在课堂上的讲课,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是演讲、演说。
   第五个能力是交往能力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,往往是纯粹的学问家可以独处,但是教师,你独处是不行的,起码有学生在课堂上啊。
   第六个能力是写作能力。美国好像有一种说法,不出书就死亡,不出版就死亡。概括起来,就是强调创造能力。
 三、人格方面的发展
 
  人格方面要发展什么?
   人格这个词,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意义下作解释: 一个在法律学意义下作解释,一个在心理学意 义下作解释,一个在伦理学意义下作解释。
   法律学意义上的人格是讲人的资格,是通过权利和义务来界定的。人的资格,是神圣不可侵犯的。
   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个性。个性是什么呢? 个性有一种解释,就是人自身所有的心理特征, 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你的个性。这是心理学意义下的个性,其实我们教育学最关心的也是这个。
   伦理学意义下的个性,指的是品格、品德。
   如果把 100 个学生培养成一个样子那就糟糕了,如果把 100 个学生培养成 100 个样子,那是最有利于社会的。100 个人有 100 种不同的能力、风格,就能够更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要,所以有人倡导个性教育。每个人自己考虑自己的问题,就会满足社会的需要,这是个很自然的事情。比方说,你想成为什么“家”,那个“家”已经起堆了,你就会改行的,会调整的。这个调整是自发的,不是别人强迫的,是自己的选择。又比如说鲁迅先是做医生,后来跑去做文学了,也是自我调整。这种情况是经常有的。那个学生想成为那样的人,你这个大学就是不让他成为那样的人,你就是跟学生对着来。实际上,应该顺着他来。他想成为科学家,你让他做科学研究; 他想成为哲学家,你就让他做哲学研究; 他想去经商,你就让他去学商学。大学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地转专业。
   人格方面,一个很重要的内容,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。我特别说一点,教师如何理解学生的权利。教师的基本责任是告诉学生有些什么样的权利,然后建议学生怎么样维护自己的权利,而我 们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维护他们的权利。我觉得学生有很多的权利: 一个是人格权利,不可以对学 生有任何侮辱的言语和行为,必须尊重学生; 第二就是发展权利,“全面发展”不只是官方的要求, 也不只是教师的要求,它的第一个含义就是“这是学生的权利”。另外,思想权也是要特别看重的, 就是他有自由思想权,学生有沉默的权利,就是可以不回答你的问题,这个教师要知道的,学生是可 以沉默的,尤其是当他有隐私的时候,他可以不回答你的问题。还有一个就是答错的权利,你有打 他不及格的权利,但他有答错的权利。然后他通过他的不及格,自己去改正,自己去发展。
   下面向教师们提十条建议: 
  第一条,继续读书。
  第二条,不要畏惧双肩挑、三肩挑。我曾经四肩挑。哪四肩挑呢? 教书、做研究、做校长,还做党委书记。
  第三条,在教学的压力下走向哲学。
  第四条,教自己之所写。这在后面的讲述中会提到。 第五条,教自己没有教过的东西,就是敢于挑战。甚至教自己还不太懂的东西。不懂的,迅速去搞懂,进步也就特别快。 第六条,什么课都敢开。
   第七条,重复讲一门课的时候绝不翻过去的教案,讲第六遍、第七遍时,前面讲过五六遍的东西 都撂开,保留在那里,绝不翻开,重新做教案。这个重新做,非常有好处,你总会有新的体会,不完全 重复过去,这其实也是促进创造。
   第八条,尽量少与非学术类活动挂钩,不去联系。我们是搞学术活动的,那些非学术性活动,我 们作为教师应该少与它们沾边。
   第九条,勤记笔记。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,即使是一些逻辑记忆,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可 靠的。如果是直觉记忆,一晃就走了。灵感、直觉、顿悟出现时,必须赶紧记下来。它们往往是特别 珍贵的、特别富有创造性的,但它们往往又是易逝的“半成品”,还需要加工。
   第十条,多使用或然性语句。我把语句分成三类: 一类是说“是什么”; 一类是“应该是什么”;还有一类是“为什么”。它们分别叫做实然性语句、应然性语句、或然性语句。最有学术性含量的 语句是或然性语句; 其次是实然性语句,它在说着真理性部分; 水平最低的是应然性语句。
   还加一条: 多问耕耘,少问收获。 一百条建议也说得出,大家就自己向自己建议吧。
 四、其他: 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 
  在这里我专门讲一讲,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。教师中,有一些人是会教书,不会搞研究的; 有 一些人是会搞研究,不会教书的; 还有一些人是两种都擅长的。比如华罗庚,就是既会做研究,又会 教书的。做大学问的人,不要忌讳给低年级学生讲课。其实,这种讲课特别要求有技巧,特别要求 对知识的深入理解,实际上这是很不容易的。给高年级学生讲课,比给低年级学生上课要容易。为什么呢? 高年级学生主要是知识性的问题,你可以给他介绍相关知识,介绍哪些书可以读。低年级 就不同了,往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困难都比较大,因此,更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。所以,当年的北大、清华,讲微积分是哪些人讲? 吴文俊讲,华罗庚讲。
   科研对教学的好处、作用,这个就不用多说了。科研水平越高,可以教学的内容也越多,而且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也越深刻。这里,我重点说的是教学对研究的好处,具体可讲四个方面: 首先,是可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,这本身就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巨大。只学过而没有教过的东西,与既学过又教过的东西是大不一样的。
   其次,教学可以拓宽研究面,这个扩宽是自然的。有个很浅显的说法,就是要给学生一瓢水的 话,就要有一桶水; 要给学生一桶水,就要有一缸水、一池水、一河水这就叫拓宽。
   再次,在教学过程当中会促使灵感的产生,尤其是在放松的讲课当中,备课时没想到的,在讲课 中突然迸发出来了,这就是灵感。我觉得我有时候在讲课当中就会产生灵感,不是每一堂课都会产 生灵感,但是很多的课,可能有三成、四成的课让我产生灵感。
   另外,在教学中,学生的问题又会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。在课堂上,尽量让学生活跃起来,如果 能做到这一点,学生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冒出来,或者是提出某个问题,或者是发表某个看法。 这是特别好的,我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益。不是说任何时候都能从学生那里获益,如果学生一片沉 寂,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,学生没有反应、没有参与,那么这种作用就不会有。学生也可以产生灵 感,他的灵感就传给教师了,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记下来。学生的观点,哪怕是不太成熟的观点,或许 经不起推敲,学生多半是不太成熟的思想,却可以提供思考的新角度。
   如果坚持不讲别人的东西,任何课程都讲自己写的,这对科研的作用就更大了。 总是讲自己的东西,这是比较高的要求,高要求下才会有更好的结果。 加州理工大学有句格言: 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,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。要说别人没说过的话,
  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,我再去重复它,就恰好违背了加州理工大学这句名言。我对加州理工大学这句 名言有两个方面的发展,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说法: 其一,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,这就高明多了。说别 人没说过的话,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,你说的和做的东西从哪里来的? 没有想到,能说什么、做什 么。其二,还要想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。这两个方面算是对这句名言的发展吧。
   我很相信中国人自己的智慧,因此我也很相信中国人做校长的智慧。我是跟我的民族联系在 一块的。我很自信,因为我对我的民族自信,对我的国家自信。(张楚廷,教师教育学报)